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检测小知识 /

人工挖孔桩桩底不良地质体检测

人工挖孔桩桩底不良地质体检测
时间:2024.07.24
作者:中钢国检上海分公司
阅读:9
手机扫码查看
摘要: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10.2.13条明确指出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孔底下3倍桩身直径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土洞、溶洞、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强制性条文)   中钢国检运用地质调查法+雷达法以项目为依托对桩底不良地质条件进行了有效的检测。   地质调查 通过对人工挖孔桩桩壁、桩底及附近边坡围岩进行地质观察:岩性为灰白色未~微风化含角砾灰岩、泥质灰岩;岩石较难钻进,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围岩整体上呈厚层状~块状构造,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沿节理、裂隙方向可见明显的长英质脉,部分节理、裂隙发育部位可见明显的褐红色铁质、泥质填充物,并伴有地下水渗出,呈潮湿状~点滴状,偶见淋雨状;围岩局部见有明显的溶蚀现象,呈蜂窝麻面状,偶见小溶孔集中,局部填充泥质,呈褐黄色。   现场围岩情况   地质雷达法 本次采用 CO1760 双频天线型地质雷达,选用 170MHz/600MHz 屏蔽天线,采用点...
人工挖孔桩桩底不良地质体检测

(图:人工挖孔桩桩底不良地质体检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10.2.13条明确指出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孔底下3倍桩身直径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土洞、溶洞、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强制性条文)

 

中钢国检运用地质调查法+雷达法以项目为依托对桩底不良地质条件进行了有效的检测。

 

地质调查

通过对人工挖孔桩桩壁、桩底及附近边坡围岩进行地质观察:岩性为灰白色未~微风化含角砾灰岩、泥质灰岩;岩石较难钻进,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围岩整体上呈厚层状~块状构造,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沿节理、裂隙方向可见明显的长英质脉,部分节理、裂隙发育部位可见明显的褐红色铁质、泥质填充物,并伴有地下水渗出,呈潮湿状~点滴状,偶见淋雨状;围岩局部见有明显的溶蚀现象,呈蜂窝麻面状,偶见小溶孔集中,局部填充泥质,呈褐黄色。

 

插图1

现场围岩情况

 

地质雷达法

本次采用 CO1760 双频天线型地质雷达,选用 170MHz/600MHz 屏蔽天线,采用点测模式,测线布设见下图。

 

0034

 

通过后期综合分析及处理,推测桩底可能存在溶洞,通过后期验证,发现溶洞,见下图。

 

图片5

雷达检测图

 

插图2

现场验证有溶洞

 

桩底不良地质条件的检测具有多种方法,例如:地质调查法、钻芯法、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电测深法、雷达法等,综合比对来分析,地质调查法+雷达法具有经济、实惠、快速、无损、可靠性高的优点。

锂电池再生黑粉检测标准及方法
在全球积极推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锂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等显著优势,在电动汽车、电子设备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市场需求与日俱增。然而,随着锂电池使用量的急剧上升,大量废旧电池随之产生。若这些废旧电池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等
2025.04.28
塑料质量检测之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可谓无处不在,从日常用品到工业部件,它的身影随处可见。但你是否注意到,那些长期暴露在户外的塑料制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出现变色、变脆、开裂等现象?这其实就是塑料老化的表现,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元凶”就是紫外线。紫外线作为太阳光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能量
2025.04.28

上海第三方检测机构中钢国检上海分公司为你推荐人工挖孔桩桩底不良地质体检测。更多新更新的动态信息尽在上海第三方检测机构中钢国检上海分公司官网,同时你还可以了解检测小知识检测小知识 其它信息或浏览新闻媒体。

金牌项目
锂电池回收再生黑粉,即将废旧锂电池经过放电、拆解、热解、破碎和分选等工序处理后得到的以锂、镍、钴等一种或多种有价成分构成的粉料,其成分和性能的准确检测对于评估回收工艺的有效性、保证再生产品的质量以及推动锂电池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金牌项目
高温拉伸试验是在室温以上的高温下进行的拉伸试验。
金牌项目
测量金属材料的蠕变性能和持久性能,同时亦可做氢脆、松弛试验。该测试广泛应用于冶金、航空航天、车辆制造、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建筑材料、高等院校等领域。
  • 联系电话:13045641560
  • 邮箱:info@cst.ac.cn
  • 微信:zhonggang-jiance
  • 地址: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经开区南四路228号
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豫ICP备09000825号-9
客服
微信
中钢集团郑州金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
400-7878-588
邮箱
info@cst.ac.cn
返回